普通的盔甲没啥区别。
它在16世纪末曾经风靡过一次,普及到了整个欧洲。
尽管它能起到防弹作用,但质地太硬、重量过大、穿戴不便。
于是,世界各国渐渐踏上找寻“轻质软甲”之路。
首先进入人类视野的是棉花纤维。
在1811年。
高卢曾用10层以上的棉纤维制作出“棉质背甲”,具有一定防弹能力。
接下来便是近代三剑客:
19世纪末的丝绸。
20世纪初的锰钢。
以及真正现代的防弹材料凯夫拉、特沃纶、斯派克特纤维等等。
此次徐云设计的防弹衣的技术思路并不复杂,说白了就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简单的公式:
丝+陶瓷。
其中简单的部分在于丝。
它没啥技术含量,运用的就是蚕丝甲的原理。
这玩意儿东方自古存在已久,只是后世蚕丝甲的顾客大多数时候只有两个群体:
一是甲胄收藏者。
二是情趣内衣爱好者和只因。
至于不简单的部分嘛……
自然是陶瓷了。
众所周知。
陶瓷片本身是做不了防弹衣的。
因为那么一大片陶瓷太重了,而且都是硬的不方便活动。
穿了这么一身,基本上很难做完整的动作。
不过呢。
陶瓷却可以作为防弹插板的材料,并且主要针对的就是步枪弹。
对应的是海对面nij标准的nij iii级和以上的nij iv级。
它是由陶瓷+防弹纤维组成的复合材料,效果即便在后世也相对不错。
因为陶瓷的硬度高,而且比重比防弹钢低很多。
在面对射击的时。
陶瓷会靠着硬度将弹丸击碎,变成数个质量更小的弹丸,接着利用陶瓷的碎裂进一步减小其动能。
然后再由陶瓷后面的防弹纤维板承接住这些威胁更小的碎片,从而实现防御效果。
这个防弹纤维便是前面提到的蚕丝。